上海同煦交通科技有限公司,前身是成立于1993年的同濟大學交通運輸研究院下屬的國有控股公司。根據國家校辦企業深化改革相關要求,于2019年8月脫鉤改制成立上海同煦交通科技有限公司。同煦交通在繼承原公司道路與交通業務的基礎上,緊跟科技發展步伐,重點發展了與交通規劃與設計有關的領域。目前公司的主營業務涵蓋智慧交通、智慧公交、交通影響評價分析、交通仿真、車路協同、交通信號優化與配時、智能交通管控系統、智能交通設施的設計與研發等多個專業交通領域,業績遍布全國近十五個省、自治區、直轄市。
公司于2019年底成立技術研發部門,致力于綜合交通系統工程科技的開發與應用,以改善交通,促進城市、環境、資源與交通和諧發展為己任,專業從事交通領域的技術開發、咨詢、服務與培訓。
業務范圍
綜合交通:交通發展戰略研究、交通政策研究、綜合交通體系規劃、交通發展白皮書、交通發展年度報告
交通專項:道路網規劃、公共交通規劃、靜態交通規劃、慢行交通規劃、交通治理規劃、交通管理與安全規劃、交通項目后評估
交通組織:區域交通組織與改善、樞紐片區交通組織、大型活動交通組織、施工期間交通組織、交通影響評價分析
交通設計:城市道路交通設計、交通信號配時設計、公共汽車交通設計、樞紐交通設計、停車場庫交通設計、交通寧靜化設計、交通語言系統設計
智能交通:城市級智慧交通頂層規劃與咨詢、智能交通管理系統規劃與設計、智慧大交通運輸系統規劃與設計、城市級智慧停車系統整體解決方案
交通仿真:交通建模與數據分析、區域交通仿真分析、道路交通仿真分析、停車場庫仿真分析
交通軟件:交叉口交通設計輔助系統軟件、道路橫斷面輔助設計軟件、城市交通仿真與決策平臺、基于大數據的交通診斷分析系統
車路協同:采用先進的無線通信和新一代互聯網等技術,全方位實施車車、車路動態實時信息交互,并在全時空動態交通信息采集與融合的基礎上開展車輛主動安全控制和道路協同管理,充分實現人車路的有效協同,保證交通安全,提高通行效率,從而形成的安全、高效和環保的道路交通系統。核心內涵為:(1)人-車-路協同;(2)區域大規模聯網聯控;(3)利用多模式交通網絡與信息交互
公司擁有一個實力強勁的年輕團隊,現有博士1名,碩士2人,其余人員均為本科以上學歷。公司的技術研發團隊與同濟大學交通運輸工程學院博士、教授共同聯手,致力于打造科技前沿的智慧交通體系。以綠色出行、便捷出行、順暢出行、安全出行等為己任,科技助力國家“十四五”規劃之建設交通強國的步伐。公司于2020年和2021年連續兩年通過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2021年初,上海市大學生科技創業基金會同濟分基金參股同煦交通。2021年8月公司通過了上海市科委的高新技術企業申請,并于10月獲得高新技術企業認證。公司全體員工秉承同舟共濟,煦創未來的企業理念,同心同德、攜手共進美好的明天。
我們深切認同并努力踐行“以人為本”的理念。
如果優秀的人感覺在同煦工作非常舒適,他們就會帶來更多同樣優秀的人;這些優秀的人就會吸引最好的客戶;通過為這些最好的客戶提供最優秀的服務,可以讓我們對工作更感興趣、獲取合理回報、提升工作成果質量;如此,就會提升企業影響力,促進企業和員工共同成長??傊?,這一切都建立在我們要讓優秀的人感覺在同煦工作非常舒適這個基礎之上。
筑造更美好的世界,創建更美好的未來
(1)尊重個人、提供服務、追求幸福
(2)以人為核心,向所有用戶提供最優質的服務
(3)以員工利益為重、以客戶利益為重、以股東利益為重
(1)以人為本,開明公允;
(2)務實創新,擁抱變化;
(3)銳意進取,追求卓越;
(4)協同增效,分享共擔;
(5)誠摯執著,靈活變通。
我們對人充分信任與尊重,我們追求高標準的貢獻,我們將始終如一的情操與我們的事業融為一體,我們通過團隊協作,通過鼓勵靈活與創新來實現共同的目標---我們提供優質的服務,為人類的幸福和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總體藍色調:昭示創新驅動下公司科技發展之路如藍天和大海一般寬廣。
上方三個環環相扣的方框:代表著公司名稱同煦的同字外框;代表著遠航的古三帆船的風帆;代表著四通八達的道路和跨越天塹的橋梁;代表著公司全體人員同心同德、攜手共進的內涵;代表著和同濟大學等合作單位的強強聯合。
中間錯落有致的三橫:代表著同舟共濟的輕舟;代表著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即公司是靠全體員工齊心協力、榮辱與共,方能更快、更好地發展。
下方TXKJ四個英文字母:是公司名稱中“同煦科技”的縮寫。
不知道管理問題?缺乏管理改革手段?自身
改革成本過高?——我們為您代勞!
制度提升速度慢?改革成本過高?提升效果
不顯著?——我們為您服務!
對現在的戰略不滿意?先要搶占市場先機?
機構轉型疑惑?——我們為您謀劃!